1.“孝迈黔娄”的故事是什么?

2.黄河畔的民族英雄故事

3.文天祥励志故事

“孝迈黔娄”的故事是什么?

毁家纾难故事简介-毁家纾难故事

“黔娄”相传是东晋时著名的孝子,其孝行入选二十四孝。可谓是孝子的楷模。在福建周宁县浦源村的郑氏宗祠二进厅上檐有一“孝迈黔娄”的匾额,它的意思是“孝行可同黔娄相比”,说的是郑氏十四世锡繁公替父送,尽孝尽义的故事。

明朝灭亡后,清兵大举南下,当时退守福建的郑成功、刘中藻打起“抗清复明”的旗号,纠集明军数万人。当时,浦源属刘中藻明军辖区。锡繁公之父方三公毁家纾难,资助钱粮给明军。

公元1649年,清军将领白进宝在闽北建瓯剿灭明军余部,回师福州,路经浦源村,得知方三公勤师刘中藻之事,不顾其重病在身,便将其押解带走。

当时锡繁公在萌源岳父家作客,知悉父亲被捕。立即带上重金沿路追至梨坪,愿出重金赎回父亲,清军因其是“钦犯”不肯。于是锡繁公跪哭在地,愿以自己替父亲,清军看在金银的分上,方答应替换。扔下方三公,将锡繁公押走。

押解途中,锡繁公心想,父亲重病在身,无人照顾,病野外,自己更是不孝。不如寻机逃脱,待孝敬父亲度过晚年后自己的性命安危也在所不顾了。行至福安穆洋溪边。乘清军没防备,突然跳进溪中,奄奄一息之际,传说有一重物将其托起送到对岸,待繁锡公上岸,见溪中有一仙女对其嫣然一笑,化为一尾红鲤鱼悠然而去。

逃难途中,遇到一个农夫,话语中农夫知是方三公父子遇难,赶紧为他打开镣铐。农夫原是小商贩,客居浦源时得重病,幸得方三公医治并接济银两方得不,今感恩图报。将锡繁公带到山上的破瓦窑洞藏匿起来,便沿途去找方三公。清军随后追查至洞口见蜘网密布,故未进洞搜索(后为纪念蜘蛛功劳,浦源后人均不打蜘蛛)。锡繁公得以脱难后,在农夫家医好了父亲方三公的病。父子俩不敢回村,遁入黄家山(今狮城官山一带)隐居。

后来,方三公逝世后,锡繁公将父安葬后,想起曾经的诺言“替父送”。为了“义”,他自动往宁德投监,县令李即龙钦慕其孝行,不忍伤害,只在狱中关押,几年后于狱中,李即龙为其题匾“孝迈黔娄”存于郑氏祠堂,其岳父家人也送“孝德动天”的匾额。

清朝灭亡后,为了纪念褒扬孝子锡繁公,1918年,在鲤鱼溪东侧300米古道处,建孝子坊,坊旁立有褒扬建坊记,记述孝子锡繁公事略。

孝心,是最大的尊老。自古以来,凡是有孝心的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会做父母,父母生己身,又有养育之恩,不孝敬父母,就是忘恩负义,是任何人都不齿的。所以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爱自己的父母,不尊重老人。

黄河畔的民族英雄故事

民族英雄-吉鸿昌

1933年1月,吉鸿昌受中共北方局党组织之命,联络冯玉祥,筹组抗日同盟军.他毁家纾难,拿出6万元购置.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乐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吉鸿昌为第二军军长兼任察哈尔省警备司令和公安局长.6月,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北征收复察东失地.22日,鸿昌率部收复康保城,7月1日收复宝昌城.7月7日,北征军兵分三路猛攻多伦城.日伪军用重炮,飞机轰炸顽抗, 吉鸿昌率敢队,持大刀袒臂匍伏前进,冒弹雨3次爬城.后暗派精兵入城,里应外合,用大刀肉搏,激战7天,于12日光复多伦.察东四县光复,全国人心大振,国民党竟于此时命何应钦率军进攻察哈尔,加之日伪军大举反扑多伦城,鸿昌被近撤出多伦.为保存抗日革命力量,他又率部西开商都,东进石口,挺进冀东. 10月5日,到达大,小汤山地区,遭国民党军阻击,日本飞机配合扫射.同盟军伤亡惨重,弹尽援绝,吉鸿崐昌和方振武只得同国民党三十二军商震谈判.

文天祥励志故事

文天祥,江西汉族客家人,华夏杰出先烈,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以报国

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报国。

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偏不让你,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