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反义词是什么-釜底抽薪反义词
1.釜底抽薪的意思?
2.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3.猜一猜釜底抽薪的釜是什么意思
4.成语釜底抽薪比喻什么
5.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的意思?
釜底抽薪
fǔdǐchōuxīn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近义词:抽薪止沸
反义词:火上浇油、沸汤沸止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1、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2、注音:ㄈㄨˇㄉ一ˇㄔㄡㄒ一ㄣ。
3、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3、近义词:抽薪止沸。
4、反义词:火上浇油、沸汤沸止。
5、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6、感情:釜底抽薪是中性词。
7、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8、辨形:“釜”不能写作“斧”;“薪”不能写作“新”。
釜底抽薪造句:
1、调节信贷业务走出繁荣到崩溃的怪圈,从房地产泡沫中釜底抽薪,对于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两篇报告都表示,这不是监管的主要目的。
2、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啊,同时,柳擎宇也不得不担心起县招标办能否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能否找到一个认真负责的供货商来提供优质合格的粮食蔬菜等物资。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4、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5、人们经常把“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比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十分生动形象。
猜一猜釜底抽薪的釜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的釜意思是古代的一种锅。
釜底抽薪”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釜指的是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拼音: fǔ dǐ chōu xīn。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近义词:抽薪止沸、拔本塞源、批郤导窾。釜底抽薪反义词:火上浇油、扬汤沸止、抱薪救火、抱薪救焚。
釜底抽薪的例句
1、将军这是要釜底抽薪,断其后路!妙哉妙哉。
2、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3、此计不可谓不毒,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NEC就在政府的扶持下独占了整个日本市场,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
成语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
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然而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釜:炊事用具,即锅。薪:柴草。这个成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釜底抽薪比喻什么
釜底抽薪意思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接下来分享相关内容,供参考。
釜底抽薪的意思
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
近义词:抽薪止沸、拔本塞源、批郤导窾。
反义词:抱薪救火、抱薪救焚、火上浇油、沸汤沸止、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的历史典故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釜底抽薪的近义词抽薪止沸:把锅底下燃着的柴抽掉,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解决问题从根本上着手。出自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出自《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出自《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近义词:抽薪止沸
反义词:火上浇油、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扩展资料:
《釜底抽薪》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百度百科—釜底抽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