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尔而笑意思-莞尔而笑的含义是
1.成语中有而这个字的
2.2014浙江中考文言文
3.励志诗词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全文赏析
4.袁枚祭妹文哪些描写表现兄妹手足情深
成语中有而这个字的
坐而论道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坐而待旦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坐而待弊 坐着等。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坐而待毙 坐着等。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措施。
遵而勿失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遵而不失 见“遵而勿失”。
总而言之 总的说起来。
自崖而反 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
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自郐而下 〖解释〗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周而复始 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周而不比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重足而立 迭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终而复始 〖解释〗不断地循环往复。
中道而废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置之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置之地而后快 恨不得把人弄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质而不野 〖解释〗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质而不俚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治丝而棼 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指日而待 见“指日可待”。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执而不化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知难而退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知难而进 迎着困难上。
枕善而居 谓守善不移。
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择主而事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择善而行 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择邻而居 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择肥而噬 择:挑选;噬:咬。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
择地而蹈 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凿坯而遁 见“凿坏以遁”。
凿坏而遁 见“凿坏以遁”。
韫椟而藏 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隐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解释〗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月晕而风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源源而来 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欲盖而彰 犹欲盖弥彰。
欲得而甘心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鱼烂而亡 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因内部祸乱而自取灭亡。
鱼贯而行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鱼贯而入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鱼贯而出 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有过之而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尤而效之 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
勇而无谋 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颖脱而出 颖,锥芒。言锥芒全部脱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全部显现出来。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迎刃而理 〖解释〗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 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应运而生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应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应刃而解 犹言迎刃而解。比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饮恨而终 心怀怨恨而。
引领而望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引而不发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因人而异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易子而食 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易子而教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易地而处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一拥而入 〖解释〗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一望而知 一看就明白。
一往而深 见“一往情深”。
一身而二任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一扫而空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一扫而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一挥而就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挥而成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褱而论 见“一概而论”。
一閧而散 见“一哄而散”。
一哄而上 同“一哄而起”。
一哄而散 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一哄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一概而论 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一而再,再而三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一而光 〖解释〗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一而二,二而一 〖解释〗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一而二,二而三 〖解释〗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蹴而得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成 见“一蹴而就”。
要而言之 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要而论之 〖解释〗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仰而赋诗 仰头歌唱作诗。
扬长而去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掩口而笑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掩鼻而过 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释〗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而无信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解释〗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而不信 见“言而无信”。
循次而进 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
谑而不虐 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悬悬而望 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
悬而未决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信而有证 真实而有根据。
信而有征 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
信而好古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信步而行 〖解释〗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笑而不答 〖解释〗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向隅而泣 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向天而唾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向若而叹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相视而笑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相时而动 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
相机而动 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
相辅而行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显而易见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席卷而逃 指偷了全部贵重衣物逃跑。
席地而坐 泛指在地上坐。
膝行而前 〖解释〗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析骨而炊 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毋翼而飞 比喻传播之迅速。
无翼而飞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而成 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无胫而走 见“无胫而行”。
无胫而至 犹无胫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
无胫而行 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无胫而来 见“无胫而至”。
无疾而终
无功而禄 见“无功受禄”。
无根而固 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无德而称 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谓德高不可言状。
闻风而至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闻风而兴 见“闻风而起”。
闻风而逃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闻风而起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闻风而动 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温润而泽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畏影而走 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未可同日而语 〖解释〗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娓娓而谈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望洋而叹 见“望洋而叹”。
望屋而食 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望风而靡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
望风而降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望风而遁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妄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王顾左右而言他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莞尔而笑 形容微笑的样子。
脱颖而出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脱口而出 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推而广之 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投袂而起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投传而去 传:符信。指弃官而去。
同日而语 指相提并论。
同日而言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论 犹言相提并论。
同日而道 同“同日而论”。
同盘而食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同年而语 犹言相提并论。
同年而校 犹言相提并论。
铤而走险 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挺身而出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挺而走险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听而不闻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腾空而起 〖解释〗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
堂而皇之 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探口而出 犹言脱口而出。
贪而无信 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泰极而否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随踵而至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随遇而安 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随寓而安 见“随遇而安”。
随风而靡 〖解释〗靡:倒下。顺风倒下。比喻没有主见。
似是而非 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而无怨 怨:怨恨。了也不怨恨。《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而无怨。”
而无悔 就是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而矣 就罢了.
而后已 已:停止。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而复生 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而不朽 指身虽而言论、事业等长存。
说说而已
顺时而动 顺应时势而行动。
顺风而呼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顺非而泽 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
数米而炊 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树欲息而风不停 〖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2014浙江中考文言文
1. 浙江近几年的语文文言文中考题
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浙江温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
“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2.“太师谁撞”,是疑问句宾语前置,即“太师撞谁”,意思是太师您要砸谁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断句式,当读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国君。
君,动词。这句意思是,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讲的话。
4.“释之,以为寡人戒”,“以为”,以(之)为。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话作为我的一种警戒吧。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006年·浙江宁波语文中考试题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一)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
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
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 奔利(金钱)(2分。
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007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考卷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
2. 浙江近几年的语文文言文中考题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浙江温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
“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2.“太师谁撞”,是疑问句宾语前置,即“太师撞谁”,意思是太师您要砸谁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断句式,当读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国君。
君,动词。这句意思是,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讲的话。
4.“释之,以为寡人戒”,“以为”,以(之)为。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话作为我的一种警戒吧。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006年·浙江宁波语文中考试题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一)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
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
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 奔利(金钱)(2分。
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007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考卷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
3. 2015浙江中考说明中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安
①安稳,安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②安定,安逸,安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
③怎么,哪里
沛公安在(《鸿门宴》)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祥见:
4. (10分)琢 冰清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 被 以衣裳,缀以小题1: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
评分标准:2分,每处1分。多断不得分。
小题2: D
小题3: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
小题4: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功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
评分标准:3分。言之有理,得3分。仅判断,得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是《 2014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方法: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 2014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解释出每一个字的具体含义。A项的被:通“披”。B项中的置:放置。C项的诚:真,实在,确实。D项前一个“何”,意思是“为什么”;后一个“何”,意思是“多么”。 然后得出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是《 2014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准确翻译“孰”和“以”。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是《 2014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观点的独立性。可以赞成,也可不赞成。方法:多读文段,能够理解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5. 浙江高中语文文言文一。
《论语》(10篇) 1、《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仁者爱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君子之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6、《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诲人不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曰:“未知生,焉知?” 8、《高山仰止》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中庸之道》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励志诗词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全文赏析
作者:屈原 年代:战国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对渔夫的理解 在文言文里面,夫通甫是读三声,含义是年老的男子,在现在的研究看来,渔夫已经成为一种隐士的代名词,这种人,应该是知识渊博,但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不美,所以选择“独善其身”在污浊的世界里,保持生命的纯洁。
袁枚祭妹文哪些描写表现兄妹手足情深
乾隆丁亥(1)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2),而奠(3)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4),而葬于斯(5),离吾乡(6)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7)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8)?
汝以一念之贞(9),遇人仳离(10),致孤危托落(11),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12);然而累(13)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14)也。予幼从先生授经(15),汝差肩而坐(16),爱听古人节义事(17);一旦长成,遽躬蹈之(18)。呜呼!使汝不识《诗》、《书》(19),或未必艰贞若是(20)。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21);岁寒虫僵,同临其穴(22)。今予殓(23)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24)。予九岁,憩书斋(25),汝梳双髻(26),披单缣(27)来,温《缁衣》一章(28);适先生奓户(29)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30),不觉莞尔(31),连呼“则则”(32),此七月望日(33)事也。汝在九原(34),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35),汝掎裳悲恸(36)。逾(37)三年,予披宫锦(38)还家,汝从东厢扶案(39)出,一家瞠视而笑(40),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41)、函使报信迟早云尔(42)。凡此琐琐(43),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44),思之凄梗(45),如影历历(46),逼取便逝(47)。悔当时不将嫛婗(48)情状,罗缕记存(49);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50),而亦无与为证印(51)者矣。
汝之义绝(52)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53),仗汝扶持;家中文墨(54),眣汝办治(55)。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56)。汝嫂非不婉嫕(57),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58)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59)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60)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61),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62),犹尚殗殜(63),无所娱遣(64);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65)可喜可愕(66)之事,聊资一欢(67)。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68);汝又虑戚吾心(69),阻人走报(70);及至绵惙(71)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72)应曰:“诺。(73)”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74),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75)还家,而汝以辰时(76)气绝;四支(77)犹温,一目未瞑(78),盖犹忍待予也(79)。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80)心中言要汝知闻(81)、共汝筹画(82)也。而今已矣(83)!除吾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可以见汝;而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84)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85)!
汝之诗,吾已付梓(86);汝之女,吾已代嫁(87);汝之生平,吾已作传(88);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89)。先茔(90)在杭,江广河深(91),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92)。其傍,葬汝女阿印(93);其下两冢(94):一为阿爷侍者(95)朱氏,一为阿兄(96)侍者陶氏(97)。羊山旷渺(98),南望原隰(90),西望栖霞(100),风雨晨昏(101),羁魂(102)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103);两女牙牙(104),生汝后,才周睟耳(105)。予虽亲在未敢言老(106),而齿危(107)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108),九族无可继者(109)。汝我葬,我谁埋?汝倘有灵,可能(110)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111)飞扬,朔风野大(112),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1]
(1)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1736—1795)。丁亥——纪年的干支;乾隆丁亥,即公元1767年。
(2)素文——名机,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生,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卒,得四十岁。上元——旧县名。761(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置。在今南京市。羊山——在南京市东。
(3)奠——祭献。
(4)汝(乳rǔ)——你。浙——浙江省。
(5)斯——此,这里。指羊山。
(6)吾乡——袁枚的枚乡,在浙江钱塘(今杭州市)。
(7)觭(机jī)梦——这里是做梦的意思。觭,得。语出《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滨三梦之法,二曰觭梦。”
(8)宁知——怎么知道。归骨所——指葬地。子(椰yē)——语气词,表疑问。
(9)以——因为。一念之贞——一时信念中的贞节观。贞,封建礼教对女子的一种要求。忠诚地附属于丈夫(包括仅在名义上确定关系而实际上未结婚的丈夫),不管其情况如何,都要从一而终,这种信念和行为称之为“贞”。
(10)遇人仳(痞pǐ)离——《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肃欠)矣;条其(肃欠)矣。遇人之不淑矣。”这里化用其语,意指遇到了不好的男人而终被离弃。遇人,是“遇人不淑”的略文。淑,善。仳离,分离。特指妇女被丈夫遗弃。
(11)孤危——孤单困苦。托落——即落拓(唾tuò),失意无聊。
(12)存——注定。这句说:虽然审你命中注定,实际上也是天意支配的结果。
(13)累——连累;使之受罪。
(14)未尝——义同“未始”,这里不作“未曾”解。过——过失。
(15)授经——这里同“受经”,指读儒家的“四书五经”。封建社会里,儿童时就开始受这种教育。授,古亦同“受”。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16)差(雌cī)肩而坐——谓兄妹并肩坐在一起。二人年龄有大小,所以肩膀高低不一。语出《管子·轻重甲》:“管子差肩而问。”
(17)节义事——指封建社会里妇女单方面、无条件地忠于丈夫的事例。
(18)遽(巨jù)——骤然,立即。躬(工gōng)——身体。引早为“亲自”。蹈(岛dǎo)——踏,踩。“实行”。这句说:一到长大成人,你马上亲身实践了它。
(19)使——如果。《诗》、《书》——《诗经》、《尚书》。指前文中先生所授的“经”。
(20)艰贞——困苦而又坚决。若是——如此。
(21)出其间——出现在捉蟋蟀的地方。
(22)虫——指前文中的蟋蟀。僵——指亡。同临其穴(学xué)——一同来到掩埋蟋蟀的土坑边。
(23)殓(炼liàn)——收殓。葬前给尸体穿衣、下棺。
(24)憬然赴目——清醒地来到眼前。憬然,醒悟的样子。
(25)憩(气qì)——休息。书斋(摘xhāi)——书房。
(26)双髻(计jì)挽束在头顶上的两个辫丫。古代女孩子的发式。
(27)单缣(坚jiān)——这里指用缣制成的单层衣衫。缣,双丝织成的细绢。
(28)温——温习。《缁衣》——《诗经·郑风》篇名。缁,黑色。一章——《诗经》中诗凡一段称之为一章。
(29)适——刚好。奓(炸zhà)户——开门。
(30)琅(郎láng)琅然——清脆流畅的样子。形容读书声。
(31)莞(关gāun)尔——微笑貌。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
(32)则则——犹“啧啧”,赞叹声。
(33)望日——阴历每月十五,日月相对,月亮圆满,所以称为“望日”。
(34)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语出《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后泛指墓地。
(35)弱冠(贯guàn)——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意思是男子到了他举行冠礼(正式承认他是个成年人)。弱,名词。冠,动词。后因以“弱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期的年龄。粤(月yuè)行——到广东去。粤,广东省的简称。袁枚二十一岁时经广东到了广西他叔父袁鸿(字健槃)那里。袁鸿是文档巡抚金鉷(红hóng)的幕客。金鉷器重袁枚的才华,举荐他到北京考博学鸿词科。
(36)掎(己jǐ)——拉住。恸(痛tòng)——痛哭。
(37)逾——越,经过。
(38)披宫锦——指袁枚于1738年(乾隆三年)考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请假南归省亲的事。宫锦,宫廷作坊特制的丝织品。这里指用这种锦制成的宫袍。因唐代李白曾待诏翰林,着宫锦袍,后世遂用以称翰林的朝服。
(39)厢——边屋。案——狭长的桌子。
(40)瞠(撑chēng)视而笑——瞪眼看着笑,形容惊喜激动的情状。
(41)长安——汉、唐旧都,即今西安市。
(42)函使——递送信件的人。唐时新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报登科之喜。此指传报录取消息的人,俗称“报子”。云尔——如此如此罢了。
(43)凡此琐琐——所有这些细小琐碎的事。袁枚有诗:“远望蓬门树彩竿,举家相见问平安。同欣阆苑荣归早,尚说长安得信难。壁上泥金经雨淡,窗前梅柳带春寒。娇痴小妹怜兄贵,教把宫袍著与看。”(见《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可与“凡此琐琐”去者相印证。
(44)填膺(英yīng)——充满胸怀。
(45)凄梗——悲伤凄切,心头像堵塞了一样。
(46)历历——清晰得一一可数的样子。
(47)逼取便逝——真要接近它|把握它,它就消失了。
(48)嫛婗(衣尼yīní)——婴儿。这里引申为儿时。
(49)罗缕(吕lǚ)纪存——排成一条一条,记录下来保存着。罗缕,也作“(尔见)褛”。
(50)可再——可以再有第二次。
(51)印证——指袁枚的母亲章氏。
(52)义绝——断绝情宜。这里指离婚。
(53)阿奶——指袁枚的母亲章氏。
(54)文墨——有关文字方面的事务。
(55)眣——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目矢)”(顺shùn),即用眼色示意。这里作“期望”解。
(56)尝——曾经。明经义——明白儒家经典的含义。谙(安ān)雅故——了解古书古事,知道前言往行的意思。语出《汉书·叙传》:“函雅故,通古今。”谙,熟闻熟知。
(57)这句意思说:你嫂嫂(指袁枚的妻子王氏)不是不好,但是在这方面稍有欠缺。婉嫕(义yì)——温柔和顺。出《晋书·武悼杨皇后传》:“婉嫕有妇德。”
(58)长(掌zhǎng)——年纪大。
(59)身后——后的一应事务。
(60)先予以去——比我先离开人世。
(61)绞宵——整夜。剌探——打听、探望。
(62)小差——病情稍有好转。差(chài),同“瘥”。
(63)殗殜(yè dié)病得不太厉害,但还没有痊愈。
(64)娱遣——消遣。
(65)稗(拜bài)官野史——指私人编定的笔记、小说之类的历史记载,与官方编号的“正史”相对而言。《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据说,西周高有掌管收录街谈巷议的官职,称为稗官,稗是碎米。稗官,取琐碎之义,即小官。
(66)愕(扼è)——惊骇。
(67)聊资——绝代——姑且作为一时的快乐。
(68)吊——凭吊,游览。这句意思说:对于你的病,我因相信了医师所说“不要紧”的话。方才远游扬州。
(69)虑戚吾心——顾虑着怕我心里难过。戚,忧愁。
(70)阴人走报——阻止别人报急讯。走,跑。
(71)绵惙(绰chuò)——病势危险。
(72)强(抢qiǎng)——勉强。
(73)诺(懦nuò)——表示同意的答语,犹言“好”。
(74)诀——诀别。袁枚有哭妹诗:“魂孤通梦速,江阔送终迟。”自注:“得信前一夕,梦与妹如平生欢。”
(75)果——果真。未时——相当下午一至三时。
(76)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
(77)支——同“肢”。
(78)一目示瞑(名míng)——一只眼睛没有闭紧。
(79)这句说:你还在忍受着亡的痛苦,等我回来见面。盖——发语词,表原因。
(80)几许——多少。
(81)知闻——听取,知道。
(82)共汝筹画——和你一起商量,安排。
(83)已矣——完了。
(84)又卒难明——最终又难以明白。卒,终于。
(85)天乎人乎——有史以来强烈时的呼唤,表示极端悲痛。这句说:然而就这样带着无穷的憾恨而终于完了啊!
(86)付梓(子zǐ)付印。梓,树名。这里指印刷书籍用的雕板。素文的遗稿,附印在袁枚的《小仓山房全集》中,题为《素文女子遗稿》。袁枚为了它写了跋文。
(87)代嫁——指代妹妹作主把外甥女嫁出去。
(88)传(zhuàn)——即《女弟素文传》。
(89)窀穸(zhūn xī)——墓穴。这句说: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措办罢了。
(90)先茔(迎yíng)——祖先的墓地。
(91)江广河深——言地理阻隔,交通不便。
(92)这句说:所以请示母亲,自得她同意而把你安顿在这里,以便于扫墓祭吊。古人乡土观念很重,凡故乡有先茔的,一般都应归葬;不得已而葬在他乡,一般被看作非正式、非永久性的。所以文中既说“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宁汝于斯”,又说“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特地将此事作为一个缺憾而郑重提出,并再三申明原因。下文的“羁魂”,也是着眼于此而言的。
(93)阿印——《女弟素文传》载:“女阿印,病瘖,一切人事器物不能音,而能书。”其哭妹诗说:“有女空生口,无言但点颐。“
(94)冢(肿zhǒng)——坟墓。
(95)阿爷——袁枚的父亲袁滨,曾在各地为幕僚,于袁枚三十三岁时去世。侍者——这里指妾。
(96)阿兄——袁枚自称。
(97)陶氏——作者的妾。亳州人,工棋善绣。
(98)旷渺(秒miǎo)——空旷辽阔。
(99)望——对着。原隰(习xí)——平广的代地。高而平的地叫原,低下而潮湿的地为隰。
(100)栖霞——山名。一名摄山。在南京市东。
(101)风雨——泛指各种气候。晨昏——指一天到晚。
(102)羁(机jī)魂——飘荡在他乡的魂魄。
(103)男——儿子。袁枚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丧子。他的兄弟曾为此写过两首五言律诗,题为《民兄得了不举》。这就是文所说的“哭侄诗“。袁枚写这篇祭文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再后两年,至六十三岁,其妾钟氏才生了一个儿子,名阿迟。
(104)两女——袁枚的双生女儿。也是钟氏所生。牙牙——小孩学话的声音。这里说两个女儿还很幼小。
(105)周晬(最zuì)——周岁。
(106)亲在未敢言老——封建孝道规定,凡父母长辈在世,子女即使老了也不得说老。否则既不尊敬,又容易使年迈的长辈惊怵于已近亡。出《礼记·坊记》:“父母在,不称老。“袁枚这句话,是婉转地表示自己已经老了。按,袁枚这时六十一岁,母亲还健在。
(107)齿危——牙齿摇摇欲坠。
(108)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袁枚的堂弟袁树,字东芗,号芗亭,小名阿品,由进士任河南正阳县县令。当时也没有子女。据袁枚《先妣行状》所说,阿品有个儿子叫阿通;但那是袁枚写这篇《祭妹文》以后的事。
(109)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本身、儿子、孙子、曾孙和玄孙。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许多宗属。无可继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按,专指男性。
(110)可能——犹言“能否”。
(111)纸灰——锡箔、纸钱等焚烧后的灰烬。
(112)朔风野大——旷野上,北风显得更大。[1]
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西,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象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
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才可以见到你;而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有我安葬,我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
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