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意思及理解

2.孔子在论语中对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的看法是什么?

3.谁有 子曰: 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的标准翻译

4.乐而不*哀而不伤这首诗的名字是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意思及理解

哀而不伤出处-哀而不伤乐而不浮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意思是“《关雎》告诉我们,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此句诗出自《八佾》。《八佾》篇包括26章,是《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在此孔子引用了《诗经》的第一篇《关雎》,指出《关雎》这首诗好就好在“乐而不*,哀而不伤”。走的是中道精神,没有走向极端,引申为要用德政,不要用异端、玩权术。

此处的*是过的意思,表示过头了,是说《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过头了、放纵了就要乐极生悲,哀愁中有甜蜜、有希望,悲伤了就会痛苦,有的就只剩伤感了。

也是劝诫世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发乎情,止乎礼。”正如修身为政一样要具备“思无邪”的感情,和“乐而不*,哀而不伤”情操。

孔子在论语中对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的看法是什么?

孔子对《关睢》的评价,出自于《论语·八佾》中的第二十章,即:

原文内容: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原文大意: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注意:*:<形> “过度”的意思,而并非是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解释。

由上内容可解读,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了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如果再进一步深究,你就会发现:孔子的这些看法,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即:用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这种评价和处理,完全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的作法,他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并指出:对“乐”与“哀”的要求都不能过分,都必须要有所节制。

孔子对《关睢》的看法,这当然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必须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然而,对现代人来说,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以寻找强烈刺激为乐;以追求“过把瘾就”为趣,哪里还有什么“乐而不*,哀而不伤”的涵养呢?这恐怕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谁有 子曰: 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的标准翻译

原文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①,哀而不伤。”

注释

①《关雎(jū)》:《诗经》中的第一篇。

翻译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

解读

凡事都要把握好尺度

在本章中,孔子借《诗经》中的名篇《关雎》,提出了哀乐都应有所节制,体现出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他看来,男女情爱是很正常也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情感的表露应当以礼节之,不应过分快乐或哀伤,要把握好自己在情感上的尺度。倘若置理智于不顾,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对己对人都不利。在古代的政治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有修养的人对情感的处理都会遵循这个原则,追求中庸和适度。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比较嗜酒,对朝政比较懈怠。楚国借机对齐国用兵,齐威王惊慌之下派出大夫淳于髡赴赵国求援,才解了齐国之危。事后,齐威王很高兴,便要赐酒给淳于髡。淳于髡便借机向齐威王进谏道:“喝酒喝得多了就会乱了礼节,人们快乐到了极点可能就要发生一些悲伤之事。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只要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都会走向它的反面。”齐威王听到淳于髡的劝告后,恍然大悟,改掉了酗酒的恶习。后来,齐威王励精图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

从这件史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做事应当把握好分寸,不能只知道贪图享乐。倘若齐威王不听淳于髡的劝导,恐怕还会招来灭国之灾,这也绝非是在危言耸听。历史上,因纵情声色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齐后主高纬等。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人的性情基本没有改变,正确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一个具有永恒性质的话题,所以孔子的这个观点仍具有巨大价值。他提醒我们,做事时要控制情绪、保持理智,言行应该把握好分寸。否则,很有可能会乐极生悲,对自己造成不利。

按照现代话来说,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还应时刻保持着理智,这样才算是完美。也就是说,凡事都要讲求适度,以中庸之道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才能将事情做得臻于完美。这句话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恰如其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走极端路线;二是重视诗教的作用,也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乐而不*,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格,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尊严。哀而不伤,则能让我们远离烦恼,避开那些让自己不快乐的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求索的过程,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失去的只能说明它本来就不属于你,不必为此而挂怀。

乐而不*哀而不伤这首诗的名字是

乐而不*哀而不伤这首诗的名字是《诗经·小雅·节南山》。

乐而不*,哀而不伤。皇天无私,万物育生。百川归海,四时循环。君子之道,深藏于心。

乐天知命,享受富足。不纵欲念,克己奉公。悲天地之大,怀人情之深。

心境恬静,善待人生。哀伤世事,慈悲博爱。以和为贵,以仁为尊。

饶有慈心,拔苦帮困。乐此不疲,奋力追寻。勿忘初心,唯愿清真。

乐而不*,哀而不伤。修身养性,顺应天命。乐生活之中,哀友情之内。

乐而不*哀而不伤这首诗的赏析

节南山在整篇诗歌中以乐与哀作为主旋律,表达了一种平和、均衡的生活态度。首句“乐而不*,哀而不伤”,表明了作者对于乐与哀的正确把握。乐乎其中,但并不沉迷其中,保持适度;哀乎其中,但并不伤心,保持理性。这种平衡的对待乐与哀的态度,体现了一种审视生活、保持内心平静与坚强的生活哲理。

其次,诗中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万物的循环。诗歌用字朴实自然,表达了大自然的无私与慷慨:皇天无私,万物育生;百川归海,四时循环。这种描绘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广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歌的第三部分是对于君子之道的讴歌。君子之道深藏于心,表明君子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通过内在的修养和自我约束来追求道德和伦理的完善。这种道德观念与品行是诗歌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最后,诗歌强调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作者通过描绘人生的乐与哀,表达了对于世事的悲痛和对于人情的关怀。但诗中并未沉溺于痛苦之中,而是以善待人生和关爱他人的立场来认识和面对痛苦的一面。诗歌以“以和为贵,以仁为尊”为结尾,强调了和谐共处和仁爱他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