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点睛之笔-什么叫点睛之笔啊
1.抖包袱的意思是什么?
2.什么叫画龙点睛
3.为什么说惊鸿舞是甄嬛传的点睛之笔?
4.水调歌头的点睛之笔在哪里
抖包袱的意思是什么?
抖包袱的意思是指把之前设置的悬念揭出来,或者把之前铺垫酝酿好的笑料关键部分说出来,比如笑话,最后一句可笑的,点睛之笔,就叫包袱。
抖包袱,相声术语,指把之前设置的悬念揭出来,或者把之前铺垫酝酿好的笑料关键部分说出来,比如笑话,最后一句可笑的,点睛之笔,就叫包袱。相声的包袱手法粗放地归纳大约有二十多种。
很多人把“包袱”和笑料画等号,这是不对的。“包袱”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
抖包袱的现象和本质
笑的过程实际是观众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认识演员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过程;当形象违反了生活常规时,才产生出幽默或讽刺的“包袱”来。
譬如,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穿上了大人的衣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妇打扮得花枝招展,他们所以可笑,乃是由于违反了群众熟悉的生活常规。因而,“包袱”的效果,乃是由于艺术形象中的各种矛盾与群众所熟悉的生活常规不能协调而产生的。
什么叫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可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画龙点睛(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画龙点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运用示例:明·张岱《博浪椎传奇序》:“子房得此数语,真如画龙点睛,从此飞腾变化,莫可测识者矣。”
成语出处: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画龙点睛—颊上三毫—点睛之笔:这三者都有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增添一句关键的话就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的意思。不过,在程度范围上有区别:“画龙点睛”主要适用的范围是说话、作文章,“颊上三毫”主要适用的范围是作画或者作文章,“点睛之笔”的适用范围是作文或者说话。
成语寓意
画龙点睛后龙便破壁飞去的神话传说固然不可信,但点睛传神在艺术上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之前做得如何出色,但是关键的那一步没有做好,可能一切都会等于零。所以要专注于事物的关键点,画好最后的点睛之笔,事物才能变得圆满。
如果事物缺少了最美好的点缀,可能会黯淡无光,失去光彩。“画龙点睛”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可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
为什么说惊鸿舞是甄嬛传的点睛之笔?
第一,惊鸿舞的这个场景片段,其实是整部剧的缩影。
首先,甄嬛是赶鸭子上架被推到舞台上跳舞,这个前奏其实在说她不想进宫却不得不进宫。
接下来,甄嬛起舞,眉庄抚琴,陵容歌唱,代表初进宫时甄嬛眉庄陵容三人组成的小团体互帮互助。
这个时候甄嬛的舞蹈是略显青涩的。就在甄嬛跳舞饱受争议不知如何舞下去时,果郡王吹着笛子推门而入,
甄嬛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舞姿轻盈,渐入佳境,方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势。
大家注意,果郡王出现后陵容的歌声停止了,暗指甄嬛和陵容的友情没有走下去,
而果郡王和眉庄成为了最终留在她生命里的两位重要人物。
第二,惊鸿这个名字本身在讲什么呢?
鸿是指鸿雁,那惊鸿是什么呢?
大家肯定都学过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还有一句诗叫“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古人特别喜欢用这个惊字。如果大家还体会不到,那说的再直白点,追母鸡跑大家小时候都玩儿过吧?
就是你追着它的时候,它扑腾起翅膀展翅高飞的那个画面,就是惊鸡。
这里换成了鸿雁在空中轻盈飘逸的飞舞,就是惊鸿舞。
第三,其实鸿雁这个意象,在甄嬛传里不止出现过一次。
甄嬛初进宫时,抬头看见鸿雁飞过,她最后生的儿子也叫弘曕,所以鸿雁这个意向是贯穿全剧的。
第四,再深究一点,鸿雁是被外界的声音所惊扰,而在空中轻盈飘逸的飞舞。
看似很优美的画面,对于大雁本身来说,它们其实是受到了惊吓和威胁。
甄嬛跳惊鸿舞时,其实就是处于这种受惊的状态,因为她毫无任何准备,就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起舞,和惊鸿飞舞的状态一模一样。
再把整个情景扩大,后宫的女人们,何尝不是这惊鸿,看上去都养尊处优雍容优雅,却个个都生活在随时会失去宠爱和被人挖坑算计的环境中。
第五,曹贵人为什么要让甄嬛跳惊鸿舞?
只是为了刁难甄嬛,让她当众出丑吗?其实并不是。
曹贵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华妃复宠。
还记得华妃娘娘的晚会诗朗诵吗?
一个日常说话都不怎么会引用诗词的人,却能小嘴叭叭含情脉脉地朗诵出来那么长一篇梅妃写的《楼东赋》,说她没有提前准备,鲁豫都不信。
所以曹琴默的原计划是通过惊鸿舞让甄嬛当众出丑借此打压甄嬛一派的嚣张气焰,并让华妃借梅妃复宠。
第六,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点,姚贝娜演唱的这首歌曲《惊鸿舞》的词出自三国曹植写的《洛神赋》。
这个我们之前讲过,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洛神赋写的就是曹植对嫂子的思慕与爱恋,说白了也是一段三角恋的故事。
所以整段惊鸿舞,从舞蹈的编排设计到歌词背景,都符合了整个甄嬛传的故事脉络。
正应了那句: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水调歌头的点睛之笔在哪里
点睛之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 》,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